
7月4日,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大规模视觉计算平台“天擎”——这是继天曜、天鹰、天机后,ET城市大脑的第四款AI视觉产品,能够支持大规模、高并发的视频实时分析需求。最值得关注的是,“天擎”拥有超强性能,能用1分钟把16小时视频翻译成二进制语言。
雷锋网了解到,此前全球权威咨询与服务机构Forrester曾发布《New Tech: Computer Vision Software For AI In China, Q1 2018》报告,对国内机器视觉厂商进行了一轮全面评估,阿里云被选入最强阵营。
早在2016年阿里云就首先提出城市大脑的概念,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城市的管理,从交通领域入手,深入城市规划、医疗、治安等多方领域。阿里云ET城市大脑还在不断地发展创新,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。阿里云ET城市大脑不仅享誉国内,而且名动海外。
超强性能:处理16小时视频仅用1分钟
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副主任、ET城市大脑视觉智能负责人华先胜博士介绍:”‘天擎’不仅具有稳定实时处理万路级别视频的能力,还可以让视频分析的速度千倍加速,处理16小时视频仅用1分钟,随后系统就可以进行检索,例如识别行人、车辆等,大大提高响应速度。”
摄像头是ET城市大脑的“眼睛”,城市中有数以万计的摄像头,每天产出的海量视频数据不仅数量大,相当于1000亿张图片,一个人看完所有视频需要100年;而且难以理解,机器无法直接看懂,需要先对视频信息作结构化处理,翻译成机器可以理解的二进制语言。
“天擎”就是ET城市大脑处理视频信息的发动机,负责把海量的视频图像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为二进制语言,从而为之后的车辆识别检测、行人识别检测提供基础。
由于部署在云端,“天擎”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弹性扩容、高可用性来处理任务,满足不同规模城市的需求。此外,“天擎”支持多规格实时和离线视频接入,实现多种数据融合,获得更全量的视频信息。同时全面开放相关接口,赋能合作伙伴。
天曜、天鹰、天机等成为AI视觉“打头阵”产品
ET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是许多技术研究的起点,被称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“登月计划”。雷锋网了解到,除了“天擎”之外,ET城市大脑还有天曜、天鹰、天机三大AI视觉产品。
·天曜能够对城市里的交通事件、事故进行全方位实时感知、自动巡逻。目前在杭州,天曜已经覆盖700多个道路断面,实现自动实时巡逻,有效释放200余名警力,交通事件、事故的报警准确率达95%以上。
·天鹰能通过人和机器的交互,快速定位目标对象,可以用于寻找失踪人口、追踪肇事逃逸车辆等。这背后涉及的技术获得了全球权威机器视觉算法排行榜KITTI的行人检测单项冠军,将世界知名行人再识别数据集Market1501的首位命中率提升到96.17%。
·天机则可以通过区域内的历史视频数据,预测未来的车辆、人流量,从而合理安排出警、人员接送车等,做好交通疏导,避免发生拥堵和安全问题。
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,阿里云ET城市大脑还将向与城市治理有关的全部生态参与者开放平台上的AI能力,引领技术孵化和产业发展,更好地改善城市管理模式。
雷锋网认为,阿里云ET城市大脑树立起了城市大脑的标杆形象,俨然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。
“2010年起,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兴起,云数据库技术开始崛起,这给了国产数据库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。” 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负责人李飞飞如是说到。 数据库技术的起源,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...
查看全文
雷锋网消息,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(山景)从阿里云离职,他于6月21日晚在阿里内网上公布了离职信。 雷锋网第一时间向闵万里本人求证,该消息属实。关于闵万里的下一步去向,在离职信中他透露,“...
查看全文
雷锋网消息,在今天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大会(CCAI 2017)上,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对云计算进行了反思。王坚曾是阿里CTO,也是他一手促成了阿里云的壮大。 他在谈到人工智能时说到,自己做了很长时间...
查看全文
随着5G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的快速发展,数据中心迎来爆发式增长,两会期间,各界热议绿色高质量发展,代表们也呼吁“用技术把数据中心能耗降下来”。 3月10日,记者从阿里云了解到,经过多年“绿色IT”研发,阿里云...
查看全文
您好!请登录